不诚,无物

Connor 火币交易所 2022-09-01 125 0

作者:王贞虎

01

有个幼儿园园长发明了一套教具,利用简单的木块让孩子在小桌子上玩模拟足球赛币诚

她发现,在未经任何教导的情况下,这些四到六岁的孩子很快就发展出欺敌的战术,直攻不成便声东击西,用骗的币诚。而且随着战况渐趋复杂,孩子们的欺骗战术也越来越升级,看得幼儿园园长又好气又好笑,心想,我又没教你们这么做,莫非欺骗是人类的天性吗?

这时一个问题很自然地在她脑里浮起:究竟这样子的欺骗具不具有道德层面的意义?也就是说币诚,这种欺骗到底该不该制止?

不诚<strong></p>
<p>币诚</strong>,无物

这个问题如果去问德国哲学家康德,他一定会说我们不可以这样骗人币诚

康德写过一篇文章叫《论出于利他动机而说谎的虚假权利》,里头提到,即使有个杀人犯问你,他正在追杀的那个人是不是躲到你家里了?如果是的话,你还是必须诚实告诉他币诚。因为诚实是一个神圣又庄严的理性命令,不能有任何权宜之计。谎话会破坏法律的普遍性,让它变成一纸空文,进而瓦解了整个社会。

但儒家的孟子并不全然这么想,儒家讲仁义礼智信固然没错,但孟子也说过:“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币诚。”(《孟子·离娄下》)他强调的是权宜之变。朱熹对这句话的注说:“主于义,则信、果在其中矣;主于信、果,则未必合义。”

在儒家看来,“仁”与“义”终归还是最高位阶的概念,依这套文化的脉络来看,诚实是原则,但不见得一成不变币诚

如果因为不诚实可以达到更高阶的仁义境界,孟子倒也不反对币诚

02

就社会现实来看,如果说年幼的娃儿可以无师自通,凭本能知道如何欺敌,那长大成人之后当然就更不得了,一个个都骗人成精了币诚

在人类的社会中,运动竞赛要分输赢,为了争取胜利,耍出各种欺骗手段便显得理直气壮币诚。而往上再升一级到战争状态,为了生死存亡,更是要把所有骗术大全里的招术全搬出来,否则命都没了,还谈什么道德呢?

展开全文

君不见中国古代流传久远的“三十六计”:瞒天过海、欲擒故纵、调虎离山、金蝉脱壳、空城计、苦肉计……哪个不是充满欺骗的意味币诚

为什么自古以来不见有人批判其中的道德性币诚,大家反而津津乐道引为美谈?孔明的草船借箭跟空城记,不就为他博得了千古第一军师的美名吗?

我们到底要怎么看待欺骗这件事呢币诚

《中庸》讲“诚”,说“不诚,无物”,对于人诚实面对自己这件事有很高的期待币诚

在《中庸》作者的想法中,如果人能完成这个使命,那其内在所散发出来的力量,会将人提升到与天地齐高的境地币诚。这中间的体会,跟学佛、成佛十分相近。

《中庸》第二十二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已币诚。”从个人到众人、万物、天地,一步步升华自己。

《中庸》对于人修身的可能性和方法,做了很好的提示币诚。在人生的道路上,一个人如果都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减少因为说谎而自我抵销掉的能量,那所激发出来的动能应是十分庞大的。

所谓“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或许只是一种形容,未必有那么玄妙,但可以想像的是,那种因为“诚”的纯一所发展出来的优质人格,应该就是儒家理想的人格状态吧币诚

03

但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一入江湖,与人牵扯的因缘便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许多事情的发展难以预料,也往往不是个人所能决定币诚

因此儒家不像康德那般,将诚实视为一个绝对的道德命令,而可以有一些权宜的空间,这也是儒家亲切之处啊币诚

人说个谎要背负多少斤两的道德压力?请自己给自己一个答案吧币诚

演讲与口才

口才助币诚你成功 沟通改变人生

喜欢就点「 在看」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