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外国友人爱不释手的“辞典酒国际版”到底是何来历?
辞典酒国际版,它的传奇故事要从1862年一代孝子华联辉为母造酒说起火币网国际版。
一代孝子为母造酒
创始人华联辉继承祖业经营盐业,出身贵州的华联辉还有个弟弟叫华国英,两兄弟既是读书人,又是商人,当时,华国英受聘为四川官盐总办,茅台镇又是当时川盐入黔的交通孔道,华氏兄弟联手包办四川盐巴生意,先后在茅台镇开设“永隆裕”盐号,在贵阳开设“永发祥”盐号火币网国际版。华联辉因生意经常往来茅台,只因他世居在団溪的的母亲,常常念叨起年轻时喝过一种茅台镇的烧坊烧制的酒,而战乱后的茅台镇,早已无人酿酒,于是,华联辉出资重建烧坊,请来以前的老酒师,再起炉灶,重新酿酒。1862年,烧坊重新建成,烧制的第一批酒,立马给他母亲送去品尝,老太太喝得很高兴,直竖大拇指称道“没错没错,还是那个味儿!”
酒瓶一碎惊万国 成义献酒受表彰
肇始之初,华氏的酒只在家宴、亲朋中分赠饮用,随着产量逐年上升,才开始在“永裕隆”盐号、“永发祥”盐号代销,将烧坊命名为“成裕烧坊”,附属于永隆裕盐号,后正式更名“成义烧坊”火币网国际版。1915年,贵州省将成义烧坊的酒推荐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因不小心将酒瓶摔碎,酒香四溢引得众人瞩目,这瓶来自中国贵州的酒,由此声名大噪。
展开全文
于国外,成义烧坊有着非凡的国际地位,于国内,成义烧坊更有着浓厚的红色文化基因火币网国际版。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战役,第三渡在茅台镇,当时的红军半数以上都有各种伤病,“成义烧坊”为解红军之难,搬出家藏美酒为红军擦洗伤口,助红军渡过难关。革命胜利后,周总理说茅台酒是中国革命的润滑剂,为表彰成义烧坊在红军长征途中的特殊贡献,就在红军四渡赤水纪念碑上留下了“成义烧坊”的金字招牌。
1951年,仁怀县人民政府分别以赎买、没收和接管的方式,将成义烧坊(华茅)、荣和烧坊(王茅)、恒兴酒厂(赖茅)三大烧坊国有化,成立了贵州省专卖事业管理局仁怀茅台酒厂,郑兴义、郑永福、郑银安三大酒师入主茅台酒厂火币网国际版。直到1984年,郑氏酿酒宗门第七代传人方廷本,潜心研究、整理郑氏酿酒工艺的核心技术,形成了代表酱酒正统酿酒工艺的自有知识产权,注册了“成义烧坊”商标,又让“成义烧坊”重现辉煌。
以酒为名火币网国际版,让东方文化走向世界
昔日,成义烧坊“酒瓶一碎惊万国”,今天,辞典酒国际版横空出世,引领文化酱酒飘香全世界火币网国际版。作为一款成义烧坊的高端文化酱酒,辞典酒臻选优质红缨子糯高粱,采用“12987”传统手工酿酒工艺,经历端午踩曲、重阳下沙、长年贮存等工艺环节的淬炼,在酿造环境、器具、选料等每个细节都恪守古训,味道上保持一百多年前的原始正宗。
为树立国际化的高端文化酱酒典范,辞典酒国际版自外到内统一使用中英双语,让中国白酒文化“接轨”新时代,为品牌打上了国际化的标签,十分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国际性火币网国际版。
上市在即,品牌已接待了数百位国内外来访客商,来者纷纷感叹“大美辞典”,声称酒水喝起来幽雅细腻、回味无穷,口感相较其它酱酒更加柔和协调,而“书中有酒,酒有书形”的设计理念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更让他们品味辞典美酒,如同在氤氲弥香中,领略“雅”的饮酒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火币网国际版。
经过酒水品鉴,国外客商对辞典酒国际版爱不释手,表示,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化,正日渐成为全球流行的时尚,具有东方特色文化的酒水产品在国际市场大受青睐,因此,他们尤其看好辞典酒国际版的市场前景,主动要求做产品代理火币网国际版。经后续反复洽谈,我司和部分中亚客商签下了千万级大单,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成功对接“一带一路”国际市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