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到5年,我国人民币会不会有500元一张的?
这个问题还真的不确定,短期来看肯定不会有500元面值的人民币,但长期来看的话,随着货币的不断贬值,可能会出现500元一张的人民币币会。
我们知道但凡是有大额货币的经济体或者国家,货币的数额一般都比较大,例如日元和韩元,还有更厉害的津巴布韦,津巴布韦币最高一百万亿,但因为贬值的原因,该货币基本上已经被放弃使用了币会。
使用大额货币的好处挺多的,当然坏处也不少币会。
之所以说我们短期内不会有五百元的人民币,其根源就在于,大额货币对货币本身的贬值,是有着非理性的促成作用的币会。
在韩国和日本吃个饭基本上都有花上千元,这本身就说明了货币的购买力和贬值是比较快的,虽然日本和韩国都是发达经济体,但他们的货币在购买力上,必然需要有一定的收入去挂钩币会。
而我们显然还不适用于五百元的大额货币币会。
美元和英镑包括欧元都算是比较通用货币购买力和贬值率比较低的货币了,而这些货币都没有五百元的,哪怕是有流通量也不是特别高币会。
而我们发行货币面值,一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要降低交易成本币会。
举个例子,假设我今天早上要吃一碗面,如果一碗面的价格在200元,那我们最大的面值只有一百元的话,那这会显然就不利于交易,交易成本就会比较高币会。
像日本和韩国,一碗面一顿饭的价格都在千元,如果他们的货币只有百元,那对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来说,都是极高的币会。
而我们的物价水平呢?虽然可能和收入相比也比较高,但远没有达到需要五百元面值货币的水平币会。
因此,从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看,我们目前不太需要五百元的货币币会。
另外,由于现在线上支付的普及,就更没必要发行五百元的货币了,哪怕今天开销了上千元几千元,我们通常也只需要在手机上输入四位数罢了,现实世界中很少再有人兜里揣上几千元了,这是电子支付普及所带来的好处币会。
展开全文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如果一旦贸然发行五百元的货币,这可能会降低人们对于金钱的预期值,可能会导致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币会。
之所以这么说,还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收入是比较低的,大部分人可能一个月只有四五千块钱,如果换算成五百元的人民币,那其实也只有十张而已币会。
你看,辛辛苦苦忙活一个月,换来的是十张钞票,这当然会让人不由得感到沮丧币会。
这当然是非理性的行为,但正是由于这种非理性,可能会进一步造成我们对货币的心理预期值产生差异,而这种差异有可能会促进货币的进一步贬值甚至是通货膨胀币会。
还有一点很多人可能不太会关注,那就是一旦发行五百元的面值,这对整个宏观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可能会超出很多人的预料币会。
一个五百元面值的货币,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但从货币发行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如何控制五百元的发行量?又该如何衡量货币的购买力和实际价值?这一系列问题,都不是简单的市面上增加了一个五百元的货币那么简单的问题币会。
例如我们都知道币会,如今房地产是货币的蓄水池,承载了太多的货币价值,我们房地产的市值甚至大于美国和欧美之和,客观来说,现在的房地产是有一定的泡沫的,而泡沫一旦破裂,这么多钱怎么办?凭空消失吗?
当然不会币会。
而一旦发行五百元的货币,如果等到楼市泡沫破灭,两种泡沫互相挤兑,这可能会造成物价飞涨,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货币的购买力贬值,这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幸福感是会大大降低的币会。
还有一个可能性是,五百元的货币,可能还会进一步稀释债务,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凭借我们的债务率是非常高的一个数字,因此长期来看不排除未来会有五百元的货币币会。
但就目前来看,五百元的货币对我们的负面效益更多,债务虽然可以稀释,但比起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反而更危险币会。
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是全民需要承担的,而债务问题,则并非每个人需要去承担币会。
货币的本质是一种信用,本身货币是没有任何属性的,但因为我们都认同它的价值,因此货币替代了过去“以物易物”的时代,货币可换万物,而货币的总量往往又和国民收入和GDP息息相关币会。
而某种意义上,货币它显然不是无限的,货币的总量本身就反映了一个经济体自身所能够承载的“天花板”,而五百元的货币,眼下对我们来说,其实就是弊大于利币会。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币会。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