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汉光”军演闹出不少笑话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1:台军在公路上部署的工事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2:部署在空地、没有任何遮拦的台军防空导弹国际虚拟货币。
展开全文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3:台军引爆漂浮在淡水河上的汽油桶国际虚拟货币。
本报特约记者 谢 昭
编者的话:号称“史上最长”的台军“汉光41”号演习已经接近尾声国际虚拟货币。尽管民进党当局反复吹嘘这次演习“贴近实战”,但无论是从该演习的课目设置还是具体的演练情况,都可以看出这次演习依然没有摆脱“演习如演戏”的“传统”,甚至还在演习期间闹出了更多不靠谱的笑话。 形同“演戏”的“城镇纵深防卫”
“汉光41”号演习16日进入第8天,台军演练的重点转到“城镇暨纵深防卫”阶段国际虚拟货币。台湾《自由时报》称,以往台军“汉光”演习中的防御作战在“滩岸歼敌”阶段就宣告结束,而这次演习还增加了“纵深作战”,通过“有序战术后撤”,“将敌军引入我方预置的火网范围内反击”。
岛内媒体介绍称,台军守备部队在台湾北部、中部和南部多个地区都展开了“从滩头到城镇的守卫作战”,着重“纵深防御、持久作战”,使台军在滩头驻守的场景“不再复见”国际虚拟货币。其中作为台湾北部海运进出要地,新北市八里区的台北港在往年“汉光”演习中经常被纳为滩岸反击作战的重点,但在“汉光41”号演习的规划中,以“解放军突破台北港防线、登陆作战向纵深推进”为背景,台陆军机步269旅出动一个营的兵力转入台北港内街区实施“防卫操演”。
报道称,演习刚开始,台军就出动战术近程无人机展开空中侦察,并部署多辆“云豹”装甲车和“陶-2B”反坦克导弹车沿着西滨快速公路周边逐步抵抗并后撤,搭配6道防御工事迟滞“敌军”,“尝试诱导对手进入预设火力打击范围后实施歼敌”国际虚拟货币。
台媒重点介绍了这次部署在公路上的多重工事,它们“统合军民资源,包含水泥块、纽泽西护栏、蛇腹型铁丝网、‘艾斯科’机动阻绝器材,加上向民间征集的集装箱及大型车辆,共组成6道防线”国际虚拟货币。其中“艾斯科”机动阻绝器材是今年首次加入演习的美军工兵部队同款现役装备,曾参与过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它可迅速展开成箱形防爆墙,两名士兵搭配一部机具装填砂土,只需20分钟就能建起长达10米的防线,相较传统沙包需耗费数小时,效率大幅提升。”
然而台湾陆军随后发布的航拍照片(左图)显示,台军防御部队和工事都集中部署在公路上,旁边就是没有遮拦的大片开阔草坪国际虚拟货币。有岛内网民嘲讽称,“光堵公路就能防住解放军了?难道不能从旁边的草坪绕道吗?”
在这次“汉光41”号演习与“城镇纵深防卫”相关的作战规划中,类似的完全不符合实际作战情况的场景一再出现国际虚拟货币。例如台军于14日首次演练在“遭到对手导弹和火箭弹攻击的情况下”,利用台北捷运(地铁)系统进行兵力与物资的快速输送与机动部署,以验证地下交通网在战时的战术运用可能。台军“宪兵部队”出动约3个排的兵力从台北善导寺站搭乘捷运公司提供的列车,前往龙山寺站,并在万华地区执行“城市战斗演练”。台“防务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揭仲称,这是台军首次在“汉光”演习中运用台北捷运作为兵力调动路线,“象征台军已将城市地下系统纳入防卫考量”。但他同时提醒说,台北捷运在战时极可能成为民众避难空间。“一旦有军队进驻,这些空间就不再属于纯粹的非军事目标,可能成为被攻击对象”。台湾《联合报》也质疑说,在缺电、敌袭与通信中断等情况下,捷运系统能否持续发挥战术功能,仍有待后续多次验证与系统化调整。更有岛内民众嘲讽称,“演习第几天了?进程到哪一段了?还能有运输?”“搭捷运运送武器,战争时,捷运还有办法开吗?”
“不防无人机”的“防空”
俄乌冲突已经证明,如何防御“无孔不入”的小型无人机成为现代战场上的重要任务国际虚拟货币。但在“汉光41”号演习中,台军虽然自吹强化各种防空反导能力,但就连台媒也都承认“忽视了反无人机作战”。
台军在这次演习期间多次出动装甲部队“击退登陆的解放军”国际虚拟货币。例如台军机步333旅出动“云豹”装甲车在高雄港口附近展开“目标搜索”;驻马祖台军16日也模拟滩岸遭遇对手突击后,出动装甲车展开“反击”;台军还出动了CM11“勇虎”式坦克和老旧的M41D轻型坦克在街头巡逻。但从台媒刊登的演习照片上可以看出,这些台军装甲车辆都没有配备任何防御无人机的装备。
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军事专家表示,近年多次局部冲突证明,携带爆炸物的多旋翼无人机或第一人称视角(FPV)无人机已经成为传统装甲部队最大的威胁之一,无论是陷入战火的俄罗斯、乌克兰和以色列,还是密切关注相关动态的美国,都开始为坦克装甲部队增添各种防御无人机的格栅装甲国际虚拟货币。而从这次“汉光41”号演习情况看,台湾陆军根本还没有将无人机看作是装甲部队的“大敌”,证明台当局吹嘘的“汉光41”号演习“贴近实战”,根本就是在自我吹嘘。
同时,台湾方面为展示防御解放军远程打击的能力,还将多种导弹发射车分散部署到台湾各地的预设阵地以“鼓舞士气”国际虚拟货币。但台湾中时电子报注意到,面对未来小型无人机的蜂群攻击威胁,部署全台的“天弓”“爱国者”防空反导系统和“雄风”系列反舰导弹系统,丝毫看不到遮蔽防御的举措,“令人忧心”。
报道称,解放军近年来积极发展廉价却有非常大杀伤力的可以搭载爆炸物的小型无人机,“它们对台军及关键基础设施的损害超乎想象”国际虚拟货币。然而在台军分散部署的这些导弹部队中,仅有台海军“海锋大队”新编成的“戒护营”负责护卫导弹发射车及雷达车,台湾空军的防空导弹对小型无人机的威胁毫无防御能力。报道称,“戒护营”的任务是率先进入导弹车的预设阵地展开侦察,确认安全后才会通知导弹车进入阵地;在导弹车作战时,“戒护营”于远处执行戒护巡逻任务。因此相关措施也仅针对防止遭受敌方突袭,并没有专门强化反制小型无人机的能力,显示台军在应对重要机动设施的低空层、小型目标的防空网仍有漏洞。
至于台湾空军的各种防空导弹,就连这样的防护措施都欠缺国际虚拟货币。报道提到,只有少数台军防空导弹配备了伪装网,能防御小型无人机自杀式攻击,但它们也只能抵挡第一波攻击,如果遭到更多无人机的攻击,仍会造成严重战损。即便台军最新规划以新型“云豹”装甲车搭配速射炮,发射MK310可编程空爆炮弹作为反制无人机攻击的武器,但它们也仅能用来针对野战部队的防空,无法及时支持四处机动的导弹发射车。
专家表示,台军在“汉光41”号演习中展出的机动导弹发射车没有跟上时代潮流国际虚拟货币。不但它们的预设阵地早就已经暴露,很容易遭到针对性打击,而且台军没能汲取俄乌冲突的经验,缺乏为这些导弹发射车提供掩护的防御措施,将使它们沦为靶子。
沦为笑谈的“油桶封河”
淡水河防近年成为台军在所谓“大台北”地区防务的重点国际虚拟货币。台军担心解放军可能会出动气垫船与快艇自淡水河口溯河而上进入台北市区,直接威胁台当局要害机构。因此台军多次利用“汉光”演习演练在淡水河道设置阻绝设施,今年“汉光41”号演习更进一步在水面漂浮的油桶里安装C4炸药,并首次公开引爆。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军方面认为,“解放军近年来积极发展两栖作战兵力,同时建造大型气垫船,企图从海滩、河口突袭台湾”国际虚拟货币。揭仲认为,淡水河口距离台湾“总统府”仅1小时车程,如果解放军突入淡水河道,控制淡水河口两岸,“很容易进入台湾中枢地区,同时与在新北市八里区登陆的解放军主力连成一片,基本上就可以控制整个大台北地区”。他还分析称,解放军在台湾北部最佳登陆地点是桃园林园一路至台北港,“加上淡江大桥、关渡大桥出海口,控制这些地区就可连成超大型登陆基地”。
台军认为,如果爆发台海冲突,能否阻挡解放军在此登陆直接关系到“保卫中枢”的成败国际虚拟货币。早在2022年的“汉光38”号演习期间,台军就在淡水河道试图用“阻绝链”阻挡解放军的突袭部队沿河而上。
报道称,这次设置“阻绝链”的淡水河道宽约500米,台军在演习中共设置3道“阻绝链”,分别针对水下无人潜航器、海面快艇等装备国际虚拟货币。其中第一道由固定的渔网及浮球组成,第二道是成品字形排列的油桶,第三道则是以浮桶、油桶与铁制框架集成的浮动平台,上面装载着训练用水雷,由工兵驾驶M3架桥车配合小艇进行布置作业。其中第二道、第三道“阻绝链”各设置约30组油桶,它们内部均能安装炸药与触发水雷,且油桶内还会装上油料,以强化炸药引爆时的威力。
台军在“汉光41”号演习中还首次以实际爆炸的方式对“阻绝链”“验证效果”国际虚拟货币。报道称,考虑到安全性并且避免影响周边,仅以少量炸药进行试爆。揭仲表示,实际爆破有助于相关部队了解真实作业以及可能出现的状况。
除了在河面上布设“阻绝链”外,台军还在河道周边重要阵地、掩体,部署了各式曲射、直射武器,“构成多层的阻绝及重层火网”国际虚拟货币。《自由时报》称,台湾在淡水河两岸部署了车载式“复仇者”防空导弹系统,用于拦截低空沿河面突袭的直升机。此外台军在淡水河河口驻守有CM11“勇虎”式坦克,附近还有CM22、CM23迫击炮车,组成多重火力网补充拦截。
然而台军在淡水河设置“阻绝链”的做法,近年已经成为笑谈国际虚拟货币。台湾“名嘴”蔡正元此前就嘲讽称,台军一直坚信“攻打台北必须从外海进入淡水河”的套路。“清朝中法战争时期,驻守台湾的抗法名将刘铭传在淡水河口打沉了几条船,以阻挡法国军舰进入。现在民进党当局就是用同样的逻辑,想着只要在淡水河道用几个汽油桶绑几个炸弹,大陆的登陆艇就过不去了!但时代早就不同了。现在解放军第一波就从空中把这些河上漂的汽油桶引燃爆炸了,接下来你能干嘛?”
前台湾空军副司令张延廷近日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表示,台军“汉光”演习好像在搞诺曼底登陆,早就过时了国际虚拟货币。“解放军都是‘垂直登陆、立体攻防’,非常多的工具、装备、武器,都已经是立体作战。台军还在搞平面作战布防,跟不上战争的演变与时代的脚步。”
#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