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雅记——西域礼记: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汤令/图文
石河子在历史上曾经一度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总部所在地(后迁至乌鲁木齐),也是农八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的一个新兴军垦新城挖牛美股。
我们一行的目的之一,就是看看石河子最著名的全国4A级旅游景区——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挖牛美股。
中午时分,在博物馆门前免费领票,我们随同众多许多游客排队入馆,游客中有白发苍苍的老军垦,也有朝气蓬勃的学生,还有军人和机关干部挖牛美股。
进入第一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占了一面墙的巨型浮雕挖牛美股。
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挖牛美股。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
毛泽东主席一九五二年二月签署的《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在雪山、胡杨木刻浮雕背景衬托下庄严醒目挖牛美股,下方象征“战斗的武器”的步枪和象征“生产建设的武器”的“坎土曼”相倚,无言肃一段因为站天斗地而感天动地的历史仿佛在此定格,继而徐徐展开……
大厅侧面的墙壁上悬挂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个师的简介,讲解员指着兵团农牧团场分布图说:“兵团的团场呈‘两圈一线’分布,‘两圈’是指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分布的沙漠前缘团场带,‘一线’是指沿着五千六百多公里的边境线分布的边境团场带挖牛美股。可以说,我们兵团人是在用胸膛挡着进逼的沙漠,用脊背做祖国的围墙。因此,用千年不倒的胡杨树来形容兵团人,是再恰当不过了。” 听着这样的讲解,不禁让人心潮为之澎湃。
在凝重的气氛中,来到一楼侧厅,迎面的就是一张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图挖牛美股。一九四九年秋,在开国的礼炮声中,王震雄师横扫残敌,兵锋西指。可谓是“白雪罩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
九月二十五日,新疆国民党军政举义,十月三十日,王震率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入疆,新疆正式宣告和平解放,新疆起义军领袖陶峙岳挥笔为王震写下欢迎诗:“将军谈笑指天山,便引春风渡玉关挖牛美股。绝漠红旗招展处,壶浆相迎尽开颜。” 此后不久,刚刚走出战争硝烟的将士们,征尘未洗,脱下戎装,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新疆的建设中来,“铸剑为犁,掘地为穴”,成为第一代屯垦戍边的“拓荒牛”。 有诗为证:
十万大军进天山,铸剑为犁谱新篇挖牛美股。
峥嵘岁月拓荒牛,兵团精神代代传挖牛美股。
这个展厅有几位为新疆军垦事业作出杰出贡献领导人的半身雕像,除王震上将、陶峙岳上将外,还有曾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治委员王恩茂将军、第二政治委员张仲瀚将军,这里主要展示了这些将军们的生平简介、学习图书、生活用品等挖牛美股。比如,“镇边将军”张仲瀚把毕生的经历和心血都倾注在新疆的军垦事业中,他一生都没有成家,文革期间他的办公室和居住的地方在一起,因此公私物品也混在了一起。
馆里陈列着一封信,是张将军亲自列的一份公家的物品和私人的物品清单,并委托人将公家的物品全部归还国家挖牛美股。张仲瀚一生光明磊落、公私分明的高尚品格跃然纸上。
据介绍,屯垦新城石河子市的城市规划和周边团场的农田规划是张仲瀚参与设计并且参加建设的挖牛美股。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他的遗作《忆新疆》的部分手稿,《老兵歌》就是它的引言部分。将军们这些展品虽然只是历史长河的几朵浪花,我们还是能从中找到当年他们领导十万兵团人在万古荒原创造辉煌的答案。
在讲解员引导下,我们来到开发区展厅,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半景画《军垦赞歌》,它全长四十三米,高十二米,地面塑型240平方米挖牛美股。据介绍这是著名油画家李武教授及其学生潘文阁等五位画家用半年的时间完成绘制的。
这是一幅没有战火和硝烟、呈现给我们面前的是明媚阳光和蔚蓝天空的半景画挖牛美股。纵观整个画面,围绕主题的故事情节由右至左依次发展和谐过渡与延伸。
第一部分为进驻新疆、安营扎寨,主要表现进疆部队徒步或骑马抵达新疆,起义部队、民族军及当地群众迎接的场面,汽车在忙碌地运送物资,战士起居、烧饭、担水、洗衣等情节栩栩如生挖牛美股。
第二部分为建设家园和发展生产,主要表现军垦战士制作劳动工具、变苇塘为良田、建房造屋等史实,很是生动醒目挖牛美股。
第三部分表现的是当年引水开渠、犁地耕田的场景;第四部分是保家卫国,垦荒戍边挖牛美股。在接近地平线的遥远处,军事哨塔红旗飘扬,寓示我军指战员日夜守卫在祖国的边防线上,时刻准备着打击侵略者。田间地头武器、弹药摆放有序,意味着战士们在艰苦劳动的同时,随时随地能够拿起武器,平息叛乱。
这幅大型场景,综合了光、电,声等高科技技术,做到画景与实物完美结合,栩栩如生,让我觉得自己的血肉似乎也融进了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挖牛美股。
我们随着游人拾级而上到二楼,这里的展厅向我们展示了创业初期的生产物品: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创业初期使用的一吨酒海、1956年的乌拉播种机、莫合烟机、乌拉爬犁、粮油加工厂自制的肥皂切块机、八一毛纺厂早期使用的纺织机、还有在军垦人在创业初期自制的劳动生产工具,如坎土曼、木犁、纺线车、草床等,并有大量的图片展现了那个艰苦年代里的一幕幕场景挖牛美股。
听讲解员介绍说,由于当时没有房屋,我们的军垦战士就掘地为穴,建起“地窝子”;没有工具,就自己锻造砍士曼,镰刀;没有水,就迈开双脚,踏遍群山寻水源,开渠引水到荒原;缺乏畜力,就人拉肩扛;没有绳索,就用芨芨草搓成套绳,搭在肩上8个人拉一张犁挖牛美股。当时,从王震将军到师团长都以身作则,带头参加劳动,鼓舞了战士们的劳动热情,沉睡千年的处女地上第一次荡漾着军垦战士愉快嘹亮的劳动歌声:“八人拉犁气死牛,芨芨草搓绳不发愁。不怕苦、不怕难,戈壁滩上盖花园。” 正是:
铸剑为犁英雄汉,挥锄屯垦戍边关挖牛美股。
艰苦创业一代人,戈壁荒滩变良田挖牛美股。
就是这些军垦战士,凭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以血肉之躯和巨大的智慧创造出了共和国农垦史上一个又一个的“第一”:生产出了第一条毛条、纺出了第一缕棉纱、生产出了第一张书写纸张、加工出了第一块糖、盖起了军垦第一楼、打出了军垦第一井、第一次开上了苏联进口的拖拉机、第一次在戈壁荒漠中种出了大片庄稼……陶将军诗道:“红旗插遍莫索湾,大地茫茫一手翻挖牛美股。唤起千年沉睡梦,永保青春在人间。”
在这里,老百我亲眼目睹了老兵们的结婚证,支边青年的入党申请书,地窝子,军垦第一犁,各种生产生活用具……一件件陈列文物和展品的背后,有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饱含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的人生挖牛美股。
一把步兵十五团战士用过的军号,曾经在茫茫大漠吹响,激励这支从南泥湾走出的三五九旅老部队用十八天时间徒步穿越“死亡之海”,解放和田;一根女兵劳动时情急下剪下来当绳子用的辫子,反映出当年万古荒原上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一个梭梭条编成的简陋摇篮,凝聚着数以万计响应号召入疆扎根的戈壁母亲们的浓浓爱意挖牛美股。有诗为证:
砍倒灌木伐红柳,握锄枕戈献春秋挖牛美股。
戈壁惊开新世界,万古荒原变绿洲挖牛美股。
尤其让我震撼的是一件兵团老战士穿过的大衣,讲解员说:“这件是国家一级革命文物,上面层层叠叠缀满二百九十六块补丁,在当年开荒生产中,战士们的衣物磨损非常严重,有的袖子被扯破了,就把袖子一剪,长袖剪成了短袖;有的战士裤子磨得像渔网,就用食堂的菜刀剁掉,长裤变成了短裤挖牛美股。
当时国家有困难,兵团就把一年发一套军棉衣改为两年发一套,把一年发两套的军单衣改为一年发一套,军装的口袋也由四个改为两个,后来所发的军装全部没有衣领、口袋、帽檐挖牛美股。粮食、菜金、办公费用也都省出一部分,这样累积,每人每年可节余九十余元,全部投入到新疆的经济建设中。
后来就有‘全军官兵省一口,盖起工厂建高楼,全军战士省一件,修起工厂一大片;宁愿以盐水代菜下饭,也要节省菜金支援工业建设’的歌谣留传下来挖牛美股。”
一九五六年,来自中原河南的支边青年四万五千四百三十六人,奔赴新疆兵团挖牛美股。这是兵团成立后第一次接受来自内地的大规模支边青年。当年他们住的是苇棚子、地窝子,喝的是戈壁滩上的自然积水,吃的是盐水煮玉米、泡黄豆,干的是挖渠排碱,拉木盖房,平均一人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但大家都是无怨无悔的。
而今天,我亲耳听着这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事迹,亲眼目睹着这一件件刻满屯垦历史的展品,心中受到强烈的震憾,此时此刻,我感受到了军垦前辈们不仅有敢于战天斗地的大义壮举,也有苦中作乐的浪漫情怀,更多的是默默耕耘挖牛美股。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挖牛美股。”这一股股鲜活而激荡的生命激流,汇集成汹涌澎湃的大潮,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曲折而生动,磅礴而浩荡,大奇壮美,惊天动地。
从二楼下到一楼偏厅,我们又参观了兵团的发展系列挖牛美股。这里陈列着一幅幅展现丰收景象和戈壁新城风貌的图片,一组组数据,更反映出如今的兵团人传承弘扬兵团精神、积极开拓进取,在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加强各民族团结等方面不断做出的新贡献。
当然,兵团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这里还陈列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兵团视察工作的照片挖牛美股。只是由于下午要早早赶回沙湾,所以,后面这些反映新时期兵团的农业、工业、城市建设发展新成果的展厅,我们只好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走出博物馆,对面广场巨大的“军垦第一犁”和“戈壁母亲”雕塑在太阳光下熠熠生辉,而就在不远处,悠然自得的老人、蹒跚学步的孩子、闲庭信步的白鸽一起为我们呈现出祥和、安宁的城市生活,回首再看看刚刚走出的这座军垦博物馆,心中涌出许多感叹,这儿已成为一种象征,凝聚了军垦之魂,浓缩了军垦精神,再现了兵团人屯垦戍边的艰苦历程,历史不应该忘却,未来要在历史的沉淀中更好地发展挖牛美股。
历代屯垦岁月稠,各领风骚志难酬挖牛美股。
兵团戍边六十年,军垦伟绩柱中流挖牛美股。
驱车返程中,我一路上都在默默沉思:生活在现今无忧的我们,不能忘记老辈军垦们的辛劳付出挖牛美股。
是他们以非凡的意志、智慧和勇气在一片戈壁荒原上建起了这座新城,也是他们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奠定了今日繁荣的基础挖牛美股。在现今这个充斥着纷繁诱惑的时代,我们的这次参观,再一次受到灵魂的洗礼,未来的岁月里,如何去继承和发展前辈们的兵团精神,更好生活、更好的工作?真的值得我深深思考!
展开全文
作者简介——汤令,笔名令子,资深小学语文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挖牛美股。青年时大量写诗歌,中年改写散文,近年主要写游记,作品见诸各地报刊和网站,以优美文笔吸引读者和众多粉丝。
作者汤令
评论